新聞資訊
電動對輥機作為實驗室電池材料制備、金屬軋制等領域的核心設備,其操作前的安全檢查與參數調試直接關系到設備壽命、實驗精度及人員安全。本文結合電動對輥機的特性與操作規范,從安全防護、機械調試、電氣檢查三大維度,梳理操作前必讀要點。
一、安全防護:規避風險的核心屏障
1.個人防護:操作人員需佩戴防塵口罩、護目鏡、防割手套及防滑鞋,避免粉塵吸入、金屬飛濺及機械擠壓。實驗室環境應配備緊急停機按鈕,確保突發狀況下3秒內切斷電源。
2.設備隔離:檢查設備接地電阻是否低于4Ω,確認防護罩、過載保護裝置完好。禁止在設備運行時觸碰傳動部件,尤其需注意輥輪間隙調整時嚴禁將手指伸入。
3.環境清理:清理輥輪表面附著物,避免金屬屑、硬質顆粒混入物料導致設備卡滯。對于鋰電池極片軋制場景,需用酒精棉片擦拭輥輪,防止殘留物影響極片厚度均勻性。
二、機械調試:確保精度與效率的關鍵
1.輥輪間隙校準:采用斜塊式調節裝置時,需兩側手輪同步旋轉,間隙偏差不得超過0.01mm。建議使用百分表進行實時監測,避免因單側調節導致輥輪軸線偏移。例如,MSK-H2150-E120型號設備要求間隙調整后,需空載運行5分鐘觀察輥輪跳動量是否低于0.02mm。
2.潤滑系統維護:檢查黃油杯油位,每運行100小時需補充鋰基潤滑脂。對于齒輪傳動系統,需確認齒輪油液位處于視窗1/2-2/3區間,防止因潤滑不足導致齒面磨損。
3.進料系統調試:調整進料斗角度,確保物料均勻分布至輥輪全長。以MSK-2150-PD型號為例,需將進料速度設定在0.5-2.0m/min范圍內,避免局部過載導致輥輪表面劃傷。
三、電氣檢查:保障穩定運行的基石
1.電源參數確認:核對設備銘牌參數,確保輸入電壓為380V±5%、頻率50Hz±1Hz。對于配備變頻器的機型,需檢查制動電阻阻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(如10Ω±5%),防止過壓損壞。
2.控制系統自檢:啟動前需進行控制系統自檢,重點檢查壓力傳感器、編碼器信號是否正常。例如,某型號設備要求壓力顯示值與實際負載誤差不超過±2%,編碼器脈沖數與輥輪轉速偏差低于1%。
3.應急裝置測試:每月進行一次緊急停機測試,記錄停機時間及制動距離。對于帶液壓緩沖裝置的機型,需確認緩沖缸壓力保持在5-8MPa區間,避免硬性制動導致機械損傷。
四、特殊場景應對策略
1.金屬異物處理:若發現物料中混入金屬顆粒,需立即停機并使用不銹鋼鐵片取出,嚴禁用手掏挖。對于鋰電池極片軋制場景,建議配備金屬探測器,實現異物自動剔除。
2.長期停用維護:設備停用超過30天時,需將輥輪表面噴涂防銹油,軸承部位填充防銹脂。再次啟用前,需進行2小時空載磨合,逐步加載至額定壓力。
3.環境參數控制:實驗室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5±3℃,濕度≤60%。對于高精度軋制場景,需配備溫濕度監控系統,確保設備運行參數穩定。
電動對輥機的安全操作需建立“預防為主”的理念,通過標準化檢查流程與科學調試方法,可顯著降低設備故障率。操作人員應定期參加專業培訓,掌握最新安全規范,在保障生產效率的同時,筑牢安全防線。